嫦娥五号玄武岩揭秘月球年轻火山成因之谜
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以前,但其质量只有地球的~1%。如此小的天体,理论上应快速冷却而早早地停止火山活动。然而,中国科学家通过对嫦娥五号玄武岩的研究,证实月球火山活动可以持续到20亿年前,刷新了人类对月球岩浆活动和热演化历史的认知,并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即月球火山活动为什么持续如此之久。
月球玄武岩是月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火山喷发至月球表面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对持续冷却的月球来讲,月幔发生部分熔融有两种可能的途径,即加热(如放射性元素生热)与降低熔点(如月幔富含水或其他挥发分)。学术界曾采用撞击坑定年法,预测富含放射性元素的风暴洋克里普地体中的一些区域仍有年轻火山活动。主流假说认为,放射性元素生热是维持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主要机制。然而,最近对同样来自风暴洋克里普地体的嫦娥五号玄武岩的研究揭示其月幔源区不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直接否定了这一假说;同时,研究发现嫦娥五号玄武岩的源区非常“干”,进一步排除了月幔富含水而降低熔点这一猜想。因此,月球火山活动为什么持续如此之久,成为新一轮月球研究中的未解之谜。
月幔发生部分熔融的本质是月幔温度超过其固相线。因此,月球火山活动既可以通过其他加热作用(如潮汐作用和冲击作用),使得月幔升温至固相线以上再熔融,又可以通过改变月幔源区物质组成,使得固相线向低温方向移动,从而诱发月幔熔融。破解月球年轻火山成因的突破口在于准确限定岩浆起源的温度和压力、恢复其源区组成,并在此基础上与古老阿波罗玄武岩进行对比,重建月球热-岩浆演化模型。限定嫦娥五号玄武岩的起源温度和压力,恢复其初始岩浆成分是关键。
基于这一研究思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苏斌、研究员陈意和工程师原江燕,联合研究员杨蔚、R. N. Mitchell,副研究员王浩、田恒次,中科院院士李献华、吴福元,以及南京大学教授惠鹤九,选取27颗代表性嫦娥五号玄武岩岩屑(粒径大、内部矿物颗粒多、分布均匀),采用新研发的扫描电镜能谱定量扫描技术分析了岩屑的全岩主量成分,结合一系列岩浆分离结晶模拟和热力学模拟计算,恢复了嫦娥五号玄武岩和阿波罗低钛玄武岩的初始岩浆成分(图1、2),限定了不同时期月球火山岩的幔部源区组成(图3),获得了它们熔融的温压条件(图4),并取得如下认识:与古老的阿波罗低钛玄武岩相比,年轻的嫦娥五号玄武岩的初始岩浆含有更高CaO和TiO2以及更低MgO(图2);与阿波罗低钛玄武岩相比,嫦娥五号玄武岩的源区含有更高的(~20%)岩浆洋晚期形成的单斜辉石-钛铁矿堆晶体,而它们的加入会显著降低月幔的熔点,诱发年轻火山的形成(图3);嫦娥五号玄武岩与阿波罗玄武岩起源深度大致相当,但嫦娥五号玄武岩的形成温度更低,指示月球内部温度从38-31亿年前到20亿年前仅降低了~80 ℃(图4)。
研究表明,尽管月球内部在持续缓慢冷却,但由于岩浆洋晚期堆晶体翻转引起的月幔物质混合作用可能在月球长期演化历史中逐渐加强,这一过程可改变月幔源区物质组成,并可有效降低源区岩石的熔点,抵消月幔逐渐缓慢变冷的大趋势,引发长期持续的月球火山作用。该工作量化了月球内部缓慢冷却的热演化过程,为“月球年轻火山成因”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机制,深化了科学家对月球的起源和热演化历史的认知。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地质地球所重点部署项目的支持。
图1.阿波罗低钛玄武岩初始岩浆分离结晶模拟结果
图2.嫦娥五号玄武岩初始岩浆反向分离结晶模拟结果
图3.月球岩浆洋堆晶体混合作用模拟结果
图4.阿波罗和嫦娥五号玄武岩初始岩浆多相饱和温压计算结果
消息来源: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