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环境所在拉氏尖头藻与稀有细菌互作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2/12/01拉氏尖头藻在全球深水湖库呈现出入侵和扩张态势,已发展成为继微囊藻之后威胁水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水华蓝藻之一。在我国东南地区已分离到产拟柱孢藻毒素的拉氏尖头藻,该毒素也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蓝藻毒素。目前,产毒拉氏尖头藻水华及其引发的生态效应已成为藻类学者、生态学者和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大量研究聚焦于水体营养盐、水文水动力、气象条件等非生物因素对水华蓝藻影响,但是仍然难以准确预测、彻底消除蓝藻水华,近年来生物因素,如异养细菌与蓝藻关系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大量藻菌关系研究主要限于优势细...查看详情
- 昆明植物所等发表关于植物长距离扩散后拓殖机制的研究综述2022/12/01扩散(Dispersal)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一个核心研究议题。在植物界,种子的扩散往往需要借助媒介完成,并且大多是短距离扩散(localdispersal),仅有约1的扩散是长距离扩散(long-distancedispersal,LDD)。然而,长距离扩散却是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的关键驱动力,对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稳定有着重要影响,是制约植物种群和群落大规模动态变化的关键要素。种群间的基因流、空白生境的拓殖和集合群落的重组,这些生态过程都与长距离扩散密切相关。此外,长距离扩散也可能剧烈扰动植物的演化进查看详情
- 上海有机所发现SENP1通过抑制RIPK1介导的凋亡和炎症抑制脂肪性肝炎2022/12/01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普遍发生的肝脏类疾病,可进一步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NASH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肝脂肪变性、肝炎、肝纤维化等。肝细胞死亡与炎症是造成NASH发展成终点肝病如肝硬化、肝癌等的重要因素。而在NASH中,肝细胞死亡以及炎症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RIPK1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中,RIPK1是调节细胞存活、死亡及炎症的核心蛋白。RIPK1激活被发现与人类多种炎症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在NASH小鼠模型和NASH人类患者中均发现RIP查看详情
- 沈阳自动化所微型机器人研究获进展2022/12/01超疏水微型机器人可以在外界刺激下在水面上高效游动,围绕这一现象科学家展开研究,探索这一特性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例如细胞操作、净化水源等。然而,目前大部分对于超疏水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均是围绕单一刺激的驱动模式,使得超疏水微型机器人的运动和功能在复杂的水环境中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科研团队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利用模板辅助法研发出多刺激响应超疏水微型机器人,其中超疏水的作用减少了水对微型机器人的阻碍。该微型机器人内部具有感知红外光和磁场的单元,可以储存化学...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CMPK2基因缺陷导致线粒体障碍和家族性脑钙化症2022/11/30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熊志奇研究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陈万金/王柠团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焉传祝/赵翠萍团队合作,在CellDiscover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ossoffunctionofCMPK2causesmitochondriadeficiencyandbraincalcific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CMPK2基因双突变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并引起家族性脑钙化症(FamilialBrainCalcification,FBC)。脑钙化病是影响广泛的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提出可见光照对锌铁双氧化物类芬顿催化剂反应路径的调控新策略2022/11/30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穆斯堡尔谱研究组研究员王军虎团队,通过可见光照实现了对锌铁双氧化物类芬顿催化剂反应机理的有效调控,为多相催化剂在类芬顿反应中反应路径从自由基到非自由基的转变提供了新策略。各种无机阴离子或高浓度有机物对类芬顿反应中自由基基团的猝灭,限制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价值。非自由基主导的体系可有效克服上述限制,在广泛存在的水中基质干扰下,对污染物的降解表现出高活性。因此,开发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非自由基主导的类芬顿催化剂是研究重点之一。本工作通过在环境气...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