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物理所发现古菌C/D RNA识别底物新规则2023/12/06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叶克穷课题组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ScienceChinaLifeScie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licatedtargetrecognitionbyarchaealboxC/DguideRNA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古菌中2'-O-甲基化修饰全局图谱以及C/DRNA识别底物的新模式。2'-O-甲基化修饰是RNA中频率最高的修饰之一,可影响RNA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C/DRNA在古菌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指导底物RNA特定位点查看详情
- 湿地甲烷模型的通量估算研究获进展2023/12/06甲烷(CH4)作为强效温室气体,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湿地甲烷是全球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对全球湿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和预测,通常依赖基于过程的湿地甲烷模型。这些模型融合了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气候强迫和湿地面积时空分布模拟等因子。由于缺乏长期观测数据以及受限于对甲烷排放机理过程的认知,目前湿地甲烷模型的通量估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缺乏对不同湿地甲烷模型之间的评估。因此,在同一框架下,评估当前湿地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误差、分析模型误差随时间变化的模式,对...查看详情
-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靶向抑制PRMT1可调控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克服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耐药2023/12/06肿瘤微环境(TME)是指由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与各种信号分子所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并随着肿瘤进程发生变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通过恢复肿瘤杀伤性CD8+T细胞功能,提高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数量与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监察能力发挥抗肿瘤效应。尽管这种治疗方式使得部分病人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受益,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成功,但是肿瘤病人肿瘤微环境复杂多变的特性常常导致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不足或丧失活性,从而使超过70的肿瘤病人无法有效响应免疫检查点疗法即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查看详情
- 上海有机所阿扎菲酮型天然产物合成研究获进展2023/12/06阿扎菲酮azaphilone是一类含有吡喃醌母核或其变体的聚酮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生物活性。AcremolactoneB1是Sassa等在真菌Acremoniumroseum I4267中发现的结构独特的阿扎菲酮型天然产物,含有一个四取代吡啶环和五个连续手性中心。该分子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但它的自然稀缺性限制了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昂课题组致力于芳香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系统发展了电环化-芳构化策略,用于构建多取代芳环,实现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植原体效应蛋白SAP05介导非泛素化蛋白降解的结构基础2023/12/0512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合作完成的题为BimodularArchitectureofBacterialEffectorSAP05thatDrivesUbiquitin-IndependentTargetedProtein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植原体效应蛋白SAP05如何同时结合植物中的靶蛋白和26S蛋白酶体上的泛素受体RPN10,以实现非泛素依赖的蛋白酶体降解。植原体是一类典型的虫媒细菌性病害,由查看详情
- 国家纳米中心发表关于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的综述文章2023/12/05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与李素萍团队,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了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的动态作用及治疗意义。相关综述文章以Thedynamicroleofplateletsincancerprogressionandtheirtherapeuticimplications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评论-癌症》(NatureReviewsCancer)上。血小板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肿瘤驯化血小板促进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以及精准特异的靶向血小板治疗,有望提出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案。该团队致力于开发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