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生所揭示细菌RNA代谢调控新机制2023/11/30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承才团队关于细菌中RNA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蓝藻中RNaseE受一个保守蛋白调控》(AconservedproteininhibitorbringsunderchecktheactivityofRNaseEincyanobacteria)为题,在线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上。该团队在蓝藻RNA代谢领域有深厚积累,曾发现蓝藻中存在RNA降解体并揭示了其关键组分。 细菌遍布于地球的每个角落,几乎无处不在。查看详情
-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等发表关于核内小体与染色质相互作用的长篇综述2023/11/3011月21日,《细胞生物学趋势》(TrendsinCell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研究组与西湖大学于洪涛研究组合作完成的综述论文(Emergingrolesofnuclearbodiesingenomespatialorganization)。该论文回顾了不同类型核内小体的研究历史,重点关注核仁、核斑和PML核体这三种小体与染色质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结构、功能与相关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核内小体(NBs)是一种生物分子凝聚体,参与各种细胞过程并对细查看详情
- 沈阳生态所在新型污染物微纳塑料的肠道毒理研究中获进展2023/11/30近年来,微纳塑料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污染问题。微纳塑料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几乎对所有生命体构成了潜在的健康风险。人类和动物很容易通过饮食途径意外地摄入微纳塑料,而持续的摄入会致使微纳塑料在肠道系统中形成累积。目前,关于微纳塑料对高等生物肠道毒性的研究,尤其是持续暴露后对肠道屏障和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认识。因此,亟需探究微纳塑料长期经口暴露对哺乳动物肠道系统的毒性效应及其毒理机制。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组研究员徐明恺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辽宁...查看详情
- 基于激光雷达的麦穗表型定量化研究获进展2023/11/30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培育具有理想株型特征的小麦品种是缓解粮食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穗是小麦的生殖器官,直接决定小麦产量,而基于穗部表型性状的小麦理想株型筛选是小麦高产品种培育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激光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麦穗部表型特征提取提供了理想数据源。然而,小麦植株体积小、冠层同质性强、器官特征差异不明显,难以设计理想的几何特征以实现麦穗分割,制约着麦穗表型性状的提取精度与效率。而穗部表型性状高效精准提取方法的缺失,进一步限制了麦穗表型性状与小麦查看详情
- 生物物理所提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新策略2023/11/29白血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肿瘤。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白血病中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的类型之一,五年总体生存率仅25-40。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蛋白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靶向降解融合蛋白已被证明是战胜白血病的有效策略。最典型的例子是三氧化二砷通过诱导融合蛋白PML-RARα降解,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约占AML的10-15)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然而,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之外,其他AML类型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中,t8;21AML是常见的伴有染色体易位的查看详情
- 大气所等发布风云3D/HIRAS卫星首幅全球氨气浓度遥感图像2023/11/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敏强和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张兴赢合作,基于最优估计理论研发了一套氨气浓度的反演算法,并应用于风云三号D星的观测光谱,获得了风云气象卫星首幅大气中氨气浓度的全球分布图;同时,与欧洲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卫星(IASI)的氨气观测结果进行比较,论证了风云卫星氨气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这一研究对于未来利用国产卫星发展实现对全球大气环境的遥感监测具有指导意义。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上。该工作基于最优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