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发现多发性硬化发病过程两性差异新机制2023/11/2711月22日,《免疫》(Immunity)在线发表了题为《肠道上皮细胞多巴胺受体信号驱动雌性多发性硬化小鼠疾病进展》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组,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宋昕阳研究组,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研究组,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晟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利用基因修饰小鼠和药理学实验方法以及多组学联合分析发现,肠道上皮细胞多巴胺D2受体(IECDRD2)过度激活可以选择性地在雌性小鼠中改变肠道查看详情
- 贝叶斯星系多波段能谱合成和分析研究取得进展2023/11/27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云坤副研究员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范璐璐与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郑宪忠合作,在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多波段成像巡天中同时进行星系测光红移和星族参数估计的性能测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增刊》(TheAstrophysicalJournalSupplementSeries)上。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有助于揭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是现代天体物理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星系的多波段能谱分析可用于测量星系红移、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大豆钼肥增产的新机制和关键基因2023/11/27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组合作,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aturalvariantsofmolybdatetransporterscontributetoyieldtraitsofsoybeanbyaffectingauxin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克隆了两个调控大豆籽粒钼含量自然变异的关键基因——GmMOT1.1与GmMOT1.2。查看详情
- 成都生物所在污泥好氧堆肥过程氮素保留研究中获进展2023/11/27市政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的产物,具有“污染”和“资源”双重属性,而好氧堆肥则是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污泥中氮含量较高,在堆肥过程中尤其是高温期会产生大量NH3逸出堆体,造成严重的臭气污染和堆肥产品的氮素损失,这已成为污泥堆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当前通常采用生物炭、沸石等进行吸附以及采用氮转化微生物进行生物强化。此外,近年来采用高分子半透膜覆盖堆体的气流膜堆肥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污泥和粪便堆肥,能够有效减少堆肥过程中的臭查看详情
- 福建物构所等合成新型近红外IIb区稀土纳米探针2023/11/27乳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颇高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转移或远处转移。前哨淋巴结(SLN)是肿瘤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术式。目前临床常用的示踪剂如亚甲蓝、放射性核素及吲哚菁绿均只能示踪SLN而不能评估SLN的转移状态,仍需依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来诊断SLN是否有转移,但这是有创操作且有赖于病理医生的经验,尤其是对于微转移。更为严峻的是,有研究表明,约70的cN0乳腺癌患者SLNB病理结果为阴性。这部分患者完全可以避免SLNB,从而查看详情
- 未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变化机制研究获进展2023/11/27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和太阳辐射的变化,可影响植被的生长过程,进而使植被NPP发生变化。此外,各类植被的分布与面积会因气候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同样对NPP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对分析NPP的变化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我们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和植被演替的共同影响下,未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各类植被NPP的变化过程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郝兴明研究团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