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Se2中的隐藏手性电荷密度波研究获进展2023/11/27在电荷密度波材料中,电子密度的重新调制以及伴随的晶格畸变往往会破坏材料原本的对称性,导致多种自由度的对称性破缺以及演生相的产生。获得广泛研究的电荷密度波材料1T-TiSe2,在无手性晶格中表现出螺旋电子序,为科学家在凝聚态中探讨手性这一自然界常见的对称性破缺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平台。然而,前期研究对形成手性电荷密度波的微观机制未有定论。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F10组博士研究生聂正蔚和陈大强,在副研究员王亚娴、研究员孟胜的指导下,利用组内开发的非绝热...查看详情
- 半导体所反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2023/11/24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过去十多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大多采用n-i-p正型器件结构,但处于电池顶层的常用p型有机小分子Spiro-OMeTAD存在易吸水与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发展。反型结构(p-i-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稳定的n型金属氧化物如SnO2和低载流子复合损失的p型自组装分子(SAM)分别作为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可兼得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厚度仅为几纳米的SAM层存在大面积均匀生长困难的挑战,影响钙钛矿电池的重查看详情
- “祝融号”雷达揭示着陆区地下的古多边形地貌2023/11/24天问一号巡视器“祝融号”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搭载的低频雷达(RoverPenetratingRadar,RoPeR)发现了着陆区的垂向分层结构,揭示了多期次与水活动相关的火表改造事件,为剖析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Lietal.2022)。沿着雷达车前进方向的地下结构的横向变化同样重要,可能反映了更加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然而,雷达反射图像横向变化特征较为微弱,难以有效识别和提取。 中国科学查看详情
- 软件所在开源自动驾驶平台建设方面取得进展2023/11/24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可信智能系统团队在开源自动驾驶(Self-drivingSystem)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构建了开放易用且自主可控的自动驾驶算法开发、测试、仿真与验证平台ISS(https://tis.ios.ac.cn/iss/)。ISS平台基于模块化的框架,以依赖库较少的方式,实现了涵盖自动驾驶全流程(包括感知、建图、定位、预测、规划与控制等)的几十种基准算法(图1)。ISS平台使用简单、易于扩展,可为科研人员开展自动驾驶相关研究提供支撑。ISS平台体实现了以下六大模块功能。传感器模块:基于C查看详情
- 华南植物园等揭示风电场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潜在影响及驱动机制2023/11/24为应对由化石燃料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风能作为最为清洁的绿色能源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在风电场的规模在地理空间上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风电场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可能放大,并进一步改变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尽管风电场对于区域气候的影响已被证实,但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的研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联合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选择中国北方草地为研究区,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发现了大规模风电场降低草地的植被生产力和碳汇总量。研究显示,在风电产生的同时,风力涡轮机转子旋转产生的湍流改变了大气中热量和...查看详情
- 理化所开发出梯度凝胶电解质2023/11/24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体积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在未来大规模储能应用中颇具潜力。然而,锌负极面临严重的腐蚀、析氢以及枝晶生长等问题,造成可逆性差、循环寿命短,阻碍了AZIBs的实际应用。因此,亟需开发离子迁移数高且与电极界面相容性好的新型电解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闻利平团队设计并构筑了一种梯度准固态(凝胶)电解质(GHNs),可以同时实现锌离子的高效选择性传输与高稳定性的电解-电解质界面。研究表明,锌负极表面原位形成的致密凝胶网络,可以均匀化离子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