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化学防御的生态功能和分子机理研究获进展2023/11/2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动植物受威胁生态关系专题组,在开展野外工作时,发现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delavayi)这一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有受威胁植物的特殊防御特征。研究显示,受干扰的贯叶马兜铃叶片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臭虫防御物质的气味,吸引了大量盗食寄生的叶蝇(Milichiellaarcuata)。盗食寄生蝇是一类以偷窃其他慢食性节肢动物的猎物为生的蝇类。该研究揭示了叶蝇将臭虫受到威胁时释放的防御性气味作为取食信号。鉴于金沙江干热河谷草本植物可能面临来自大型草食动物的查看详情
-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抑制YTHDF1可缓解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2023/11/24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FragileXsyndrome,FXS)是常见的遗传性智力障碍疾病。FXS的病因主要是编码脆性X染色体智力低下蛋白(FMRP)的FMR1基因5’端非翻译区CGG重复片段的增多,导致FMR1基因沉默。FXS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大脑中非正常活跃的mRNA翻译。FMRP通常被认为是mRNA翻译的抑制因子。亦有研究报道,FMRP可能在FMRP缺陷神经元中,通过结合mRNA的编码序列(CDS)并阻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从而增强其靶mRNA的翻译。FMRP对其靶mRNA翻译相互矛盾查看详情
- 遗传发育所揭示S-核酸酶相分离促进矮牵牛自交不亲和性新机制2023/11/24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种内生殖障碍。其中,最广泛存在的SI系统是在车前科、茄科、蔷薇科和芸香科中发现的一个由S-核酸酶(S-RNase)和多个S-locusF-box(SLF)的基因簇连锁的遗传单元控制的自交不亲和类型。有研究表明,在茄科植物杂交矮牵牛中异己S-核酸酶被SCFSLF介导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然而,自己S-核酸酶在自交不亲和反应中如何发挥作用,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研究组在杂交矮牵牛中查看详情
- 地质地球所揭示火星磁尾重联的高发生率及其对离子逃逸的影响2023/11/24早期的火星被认为存在液态水,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然而,现在的火星已变得异常干燥,这预示着火星上可能长期存在大气和水的丢失。在太阳风与火星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行星际磁场被阻挡并拖拽在火星周围形成拉伸状的感应磁层。磁层尾部的电流片是火星离子逃逸的关键通道。磁重联能够改变磁场位形并加速等离子体,或是导致大量离子逃离火尾的关键诱因。然而,至今为止,人们对磁重联在火星磁尾中的发生频率以及其对离子逃逸的具体贡献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院深地资源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王磊与合作导师...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非经典炎症小体通路识别和活化炎症因子IL-18的分子机制2023/11/23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在清除病原感染和内源危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典的炎症小体(inflammasome)通路通过活化下游的蛋白酶caspase-1,切割底物蛋白GSDMD释放其N端结构域的膜打孔活性,激活细胞焦亡的免疫应答。活化的caspase-1可以切割另外两个重要的炎症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成熟的IL-1β与IL-18通过GSDMD在细胞膜上形成的分子孔道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促炎性的生理功能。细胞内的另一类天然免疫受体查看详情
- 海洋所通过原位实验证实天然气水合物可到达海表2023/11/23近日,《地球化学观点快报》(GeochemicalPerspectivesLetter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构建了天然气水合物上升时随水深变化的演化模型,并通过深海原位实验首次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可携带冷泉气体到达海表。 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丰富,所蕴含的天然气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天然气水合物不稳定。海平面变化、海底地震、滑坡、开采不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