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揭示不同气候带冠层植物叶片热力调节机制2023/11/16植物通常被认为是变温生物。在较多模型中,叶片温度常用气温代替。然而,即使在相同环境下,不同植物叶片的温度差异可以超过18℃。同时,叶温和气温存在较大差异。为何植物叶片温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为了适应不同的热力环境,植物可以通过改变物理性状和生理性状,来缓解不适温度的影响。例如,干热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较小,利于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加热交换;寒冷地区的植物则发育较厚的绒毛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此外,蒸腾是有效的降温方式。而对于真实叶片,科学家较难分开叶片物理性状的热效应和蒸腾降温的效应,因而不能准确...查看详情
- 碳酸盐岩伴生硫酸根作为古海水代用指标研究取得进展2023/11/16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颜文带领的“赵焕庭南海岛礁科学钻探研究攻关突击队”,在碳酸盐岩伴生硫酸根作为古海水代用指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地质》(ChemicalGeology)上。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全球气候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海洋的历史变化,可以更好地探究地球环境的演变。同时,探讨古海水的组成,是研究海洋历史变化的关键。然而,由于古海水的化学组成难以直接测量,需要借助一些代用指标来进行研究。其查看详情
- 兰州化物所氯代芳烃不对称碳氢转化研究获进展2023/11/16氯代芳烃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化合物。发展该类分子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碳氢键活化,可为手性芳烃分子的合成提供直接且具有吸引力的方法。然而,由于氯代芳烃与金属极弱的结合力,这一过程面临着活性低和区域选择性控制难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森苗团队(有机硼催化组)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碳氢键硼化反应的研究。该团队通过发展新策略,实现了烯烃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硼氢化反应;发展了一类以12-二苯基乙二胺为手性骨架、具有强σ给电子能力的新型手性双齿...查看详情
- 宁波材料所等关于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获进展2023/11/15近年来,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具有超过单结电池Shockley-Queisser理论极限的超高效率和成本优势,而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近十年的发展,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从最初的13.7提升至目前的33.9。然而,叠层器件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对钙钛矿顶电池、中间复合层以及晶硅底电池进行更高效的优化设计。目前,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通常采用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ITO)作为中间复合层,但ITO在制备过程中存在溅射损伤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中间复合层,对提升钙钛矿/晶硅叠查看详情
- 遗传发育所玉米籽粒发育机制研究取得进展2023/11/15RNA编辑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编辑作为一种RNA转录后加工机制,对于调控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RNAC-U的编辑是胞嘧啶(C)经过脱氨转变为尿嘧啶(U)的过程。在此过程中,PPR(pentatricopeptiderepeat)结构域通常负责识别编辑位点,而DYW结构域则负责提供脱氨酶活性完成C-U的编辑。然而,E类和E+类PPR蛋白因缺失DYW结构域无法单独完成脱氨过程,需要分别通过招募脱氨酶PCW1(PPRmotifcoiled-coilandDYWdomain-containin查看详情
- 心理所发现中介遗传和心理调节疼痛敏感性的多模态共变脑模式2023/11/15疼痛是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但对疼痛感知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探究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产生机制,对于阐释慢性疼痛的易感性并进行个性化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提示,疼痛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可能受到基因-脑与心理状态/特质-脑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影响。然而,由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的多样性,缺乏可以整合大脑、基因和心理因素的模型来解释疼痛敏感性的个体差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涂毅恒研究组招募了450名健康被试(包括160名男性和290名女性),通过冷压痛测试测量个体的疼...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