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维孪晶界的可控构筑研究取得进展2023/11/13二维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的孪晶界是嵌入孪晶之间的一维缺陷结构,具有独特的电学特性和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备受重视。通常,孪晶的生长和孪晶界的形成依赖于基底的外延取向作用,且对孪晶界密度的调控存在较大困难,限制了其在电学和电催化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中国科学院大学特别研究助理朱俊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助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刘政教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周武,利用金属源在不同表面扩散率的差异,首次在非晶基底上可控构筑得到高密度的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孪晶界,提高了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的...查看详情
- 云南天文台在近日空间中日冕物质抛射模拟研究中获进展2023/11/13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成员、副研究员梅志星与合作者,通过大尺度三维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实验探讨了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中三分量结构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AstrophysicalJournal)上。白光日冕仪观测发现,日冕物质抛射(CME)中,约30呈现出三分量结构。由于CME具有丰富的观测特征,精确描述三分量结构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颇具挑战性。目前,CME亮前沿通常被认为是爆发磁结构引起的周围等离子体的密度增强,但磁结构演化如查看详情
- 微流控-磁学检测肿瘤外泌体研究取得进展2023/11/13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Tumor-DerivedExosomes,TDE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检测TDEs,对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以及对TDEs进行高灵敏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第八研究室宓现强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叶朝锋课题组,共同开发了一套基于新型磁学检测体系的肿瘤外泌体检测系统。该工作构建了由芯片模块、流控模块和磁检测器组成的磁学检测体系(microfluidicMagneticDetectionsystem,μFMS)。该研究利用这查看详情
- 软件所在区块链跨链协议验证方面取得进展2023/11/13近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撰写的题为FormalAnalysisofIBCProtocol的研究论文,被网络协议方面的重要国际会议ICNP2023接收(the31st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tworkProtocols)。该研究首次形式化分析了区块链跨链通讯协议IBC(Inter-BlockchainCommunication),发现了IBC协议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建议。 随着区块链行业的迅速发展,异构而孤立查看详情
- 金属所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腐蚀研究获进展2023/11/13可磨耗封严涂层作为飞机发动机中的关键技术,可在保护叶片的前提下同时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整体气密性,是提高发动机整机效率、保障其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海上航空大力发展,在高湿、高盐、高热的海洋大气环境下,可磨耗封严涂层的腐蚀问题成为困扰发动机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开发新一代耐常温海洋大气腐蚀的可磨耗封严涂层势在必行。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腐蚀电化学课题组在可磨耗封严涂层腐蚀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在Al-BN封严涂层基础上以Cu代替部分Al制备的CuAl-Ni/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SID-1跨膜家族蛋白低pH核酸转运的潜在分子机制2023/11/13如今,RNA干扰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调控人类基因的表达。动植物存在一类长度约为22nt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croRNA(miRNA),能够通过RNAi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科研人员在线虫系统性RNAi的研究中发现,跨膜蛋白SID-1(systemicRNAinterferencedefectiveprotein1)在介导外源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的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核酸转运通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与SID-1有相似核酸转运功能的两个同源跨膜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