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所揭示蜘蛛结网行为出现的神经系统演化机制2023/11/08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行为均依赖神经系统的演化。而在观察、记录和描述各种动物行为时,我们却很少了解神经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化是如何发生的。近日,《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Ecology&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团队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结合比较基因组和大脑单细胞图谱构建,发现蜘蛛中类蘑菇体神经元的演化可能是蜘蛛从原始打洞到空中结网行为转变的关键驱动因素。蜘蛛最显著的行为是结网行为,但并非所有蜘蛛都结网。早期的蜘蛛营地表打洞生活。在约两亿年前,随着被查看详情
- 深圳先进院等开发首个脑胶质瘤数字病理整合诊断AI模型2023/11/08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志成团队,联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李文才团队与神经外科主任刘献志、闫东明团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主任滕梁红团队以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团队,开发出新型的脑胶质瘤人工智能病理整合诊断系统。这一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以数字病理图像为输入,以2021年最新发布的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为诊断标准,直接输出符合最新指南的整合诊断结果,精度达到可比拟人类病理学家的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以Neuropatholog查看详情
-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人线粒体ClpP选择性激动剂抗肺鳞癌2023/11/08线粒体拥有独立的蛋白质翻译和降解系统。其中,人线粒体ClpP(HsClpP)是线粒体基质中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酶,参与维持线粒体内蛋白质稳态。近年来,随着对HsClpP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sClpP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肺鳞癌患者约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人数的30,目前肺鳞癌的靶向治疗效果差,免疫治疗策略的总体响应率较低,亟需新靶点新策略拓宽新药发现研究。HsClpP激动剂是目前靶向ClpP抗肿瘤的重要途径。由于ClpP蛋白在人和细菌中高度保守,如何实现选择性激动HsCl查看详情
- 云南天文台太阳纳耀斑研究获进展2023/11/08纳耀斑被认为是颇有希望阐释日冕加热问题的机制。然而,目前少有能够观测到日冕环中存在产生纳耀斑所需的编织状结构,并缺乏明确的观测证据证明日冕中的小尺度能量释放与纳耀斑模型预言的编织状磁场结构存在关联性。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在基于神经网络生成的日冕图像中探测到冕环内磁场重联的关键证据。如图1所示,日冕环表现为编织状的,且其对应的外推磁力线也表现出纽结结构。这些编织状结构随后演化成平行结构(图2),并伴随足点处的高温辐射增强。研究推测冕环内发生编织状结查看详情
- 华南植物园揭示杉木人工林随林龄固碳速率和碳储量变化规律2023/11/08由于全球变暖,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和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人工造林增加陆地生物量和土壤碳汇是减缓当前全球变暖趋势的有效方法。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乡土针叶树种。近年来,有研究通过模拟模型和统计方法评估了中国森林碳固存潜力。然而,准确评估固碳潜力和固碳能力,有必要进行实地测量数据以剖析不同林龄杉木林固碳能力和固碳速率的差异。这利于修正模型,服务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中心博士查看详情
- 昆明植物所发现除虫菊花蜡中奇碳脂肪醇新资源2023/11/08除虫菊(Pyrethrumcinerariifolium Trev.)是杀虫植物。它的干花中的杀虫成分——除虫菊酯,具有高效、安全、低毒、无残留等特点,成为绿色农业中的首选杀虫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邱明华团队完成了除虫菊的推广种植,研发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一代)、精制纯化技术(二代)为核心的两代现代天然除虫菊酯农药生产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应用,形成了我国除虫菊酯农药产业。为了发现新型菊酯类杀虫活性分子,该团队剖析了除虫菊种子,分离得到了全部天然菊酯杀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