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重大专项“三江源区代表性动物基因资源保护与应用”通过验收2023/11/0610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三江源区代表性动物基因资源保护与应用”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和青海大学相关团队共同参与完成。该项目聚焦三江源国家公园动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科技需求,综合利用第二代、第三代基因组测序及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完成了19种青藏高原典型动物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的组装;重点解析了雪豹、野牦牛、藏野驴和高原鱼类四个代表动物的种群动态历史和演化特征;综合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查看详情
- 南海海洋所揭示海洋热浪垂向结构的时空特征2023/11/06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杜岩团队,在海洋热浪垂向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erticalstructuresofmarineheatwave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海洋热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异常暖水事件,通常定义为海表温度至少连续五天超过季节性气候平均态第九十百分位阈值。海洋热浪持续时间可达数月,覆盖范围可至数千平方公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热浪发生频次增多,持续时间变长。在过去数十年,破纪录的海洋查看详情
- 我国学者提出帕金森病新型神经调控疗法2023/11/03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左旋多巴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之一,但该药物除干预帕金森病累及的基底节多巴胺神经环路并恢复其功能外,还非特异性地作用于全脑和全身所有其他多巴胺系统,缺乏选择性并由此引发多种副作用,因而亟需研发高度特异性的帕金森病治疗方法。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路中华/戴辑/鲍进团队,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ircuit-specificgenetherapyreverse查看详情
- 理化所研制出百千瓦级发电功率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样机2023/11/03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为外燃式热电转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发电技术具有高效、紧凑、静音、可靠等优点,备受关注和重视。 这一发电技术存在复杂的热动力学问题,涉及多项高难度加工及制备技术。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理化技术研究所热声技术研究团队基于先进的热声理论,阐明了声场调节、声电匹配、活塞漂移等机理问题,建立了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分析理论,突破了气体弹簧、气浮支撑、电机冷却等多项关键技术查看详情
- 锂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冷导致3.7亿年前的生物灭绝事件2023/11/03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弗拉斯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约3.72亿年前)的F–F生物灭绝事件,是地球历史上的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导致约8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但目前关于灭绝事件的发生原因存在较大争议。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波、郄文昆及副研究员梁昆,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肖益林团队,对华南桂林地区两个典型的晚泥盆世海相碳酸盐剖面(杨堤和垌村剖面),开展了系统的锂-碳-锶(Li-C-Sr)同位素研究。该团队系统重建了当时大陆查看详情
- 空天院山地森林透视遥感研究获进展2023/11/03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的森林遥感团队,在利用单光子激光雷达进行森林透视探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星载单光子激光雷达作为继大光斑波形之后的新一代卫星激光测高技术,具备低能耗、高灵敏度的特点,使得雷达系统具有更长的寿命和更远的探测距离。美国宇航局发射的第二代冰雪卫星(ICESat-2),利用单光子激光测距技术,在测冰方面展现出优势,但在森林透视探测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在芬兰、瑞典等北方林区,由于树木之间存在明显的缝隙,单光子激光雷达能够捕捉到冠顶...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