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有机所在不饱和烃的系列氢官能团化反应研究中获进展2023/10/31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η3-取代反应已成为构建手性不饱和片段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何智涛课题组致力于探索过渡金属参与的新型的非经典η3-取代反应,并提出了一系列催化转化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继续研究了钯催化实现不饱和烃的不对称氢官能团化转化。近日,该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6303)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symmetricFormalsp2-Hydrocarbonatio查看详情
- 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冻土中发现大量“冬眠”的卤代有机物2023/10/31在全球气候加速变暖的背景下,冻土的融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风险备受关注。高寒地区常被视为各种污染物的集散地,包括挥发性的卤代有机物。这些物质可能从融化的多年冻土中释放。由于技术限制,现有文献关于土壤卤代有机物的报道集中在溶剂可提取的游离态。这类物质化学性质相对活跃,生物有效性较高,如同处于“清醒”状态。而在高寒环境中,是否存在化学稳定、被土壤锁定的结合态物质,仿佛在“冬眠”而未被察觉?目前,科学家对冻土中卤代有机物的真实情况了解甚少,限制了我们对未来气候变化可能查看详情
- 空天院等推出遥感智能训推一体机2023/10/30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赛博智能团队基于自研的遥感智能解译基础模型,联合中科边缘智慧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空天·灵犀”遥感智能训推一体机,突破了基础模型轻量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遥感基础模型的高时效灵活部署,提供了数据、模型、平台、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随着空天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基础模型已成为遥感智能解译领域的有效解决方案。然而,遥感单幅影像幅宽大、基础模型参数规模大,导致推理速度与应用场景较为受限。以遥感影像分割任务为例,在单张图形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衰老引起再生能力减损的关键机制2023/10/30有研究发现,年轻人的皮肤受伤后,会迅速修复自愈,而老年人的伤口愈合却较为缓慢;同样,相较年轻人,老年人其他组织在受到损伤后,所需要的修复时间也更长,且恢复效果往往更差。这些现象说明衰老可引起组织再生功能降低,阻碍组织有效的损伤修复。“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我们可以阻止自己衰老吗?”是《科学》杂志公布的全球颇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再生”是机体组织应对损伤进行修复及重塑的生物学过程,对维持器官功能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命自我修复与组查看详情
- 南海海洋所揭示海洋热浪垂向结构的时空特征2023/10/30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杜岩团队在海洋热浪垂向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erticalStructuresofmarineheatwave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海洋热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异常暖水事件,通常定义为海表温度至少连续五天超过季节性气候平均态第九十百分位阈值。海洋热浪持续时间可达数月,覆盖范围可至数千平方公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热浪发生频次增多,持续时间变长。在过去数十年,破纪录的海洋热查看详情
- 研究实现大规模单细胞信号记录和脑机接口运动控制2023/10/3010月23日,《科学进展》(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AnUltraflexibleElectrodeArrayforLarge-ScaleChronicRecordingintheNonhumanPrimateBrai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赵郑拓研究组与临港实验室李澄宇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构建适用于非人灵长类皮层长期埋植的超柔性微电极及配套植入方案,在实验猴的视皮层和运动皮层进行了长期埋植及单细胞水平神经信号记录,并进行了运动脑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