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纳米中心在大面积有机光伏器件制备的成膜动力学研究中获进展2023/10/30制备高性能的大面积有机光伏器件,是推动有机光伏走向产业化所必须解决的难题。目前,实验室制备的小面积有机光伏器件光电转换效率已接近20,但囿于未有清晰成熟的成膜动力学指导,有机光伏器件在放大组件面积时面临着效率损失问题。在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魏志祥和张建齐等发现,在大面积有机光伏器件的制备过程中,微小的分子结构变化导致剧烈的成膜过程变化。研究显示,在含卤溶剂氯仿中能够取得相似光电转化效率(~18)的两个非富勒烯受体Qx-1和Qx-2,在邻二甲苯中却有巨大的反差(13.7与0.65),查看详情
- 数据驱动的水库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获进展2023/10/30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在环境中的产生、扩散和传播,是“同一健康”(OneHealth)框架体系下城市环境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水作为城市人类活动与流域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关键环境介质,是多维空间尺度下ARGs在“人类-动物-环境”之间扩散和传播的纽带。随着人类在城市聚集和活动强度增加,流域人工和自然水生态系统受ARGs影响的过程更加复杂。尽管流域水生态系统相关的ARGs研究随之发展,但从“同一健查看详情
- 上海有机所惰性碳碳键立体选择性活化转化研究取得进展2023/10/27碳碳键【Csp3–Csp3】是有机分子三维结构的核心化学键,其断裂重组反应可以实现分子结构的快速改造与重构,可为药物分子合成提供新颖、高效的合成方法。然而,碳碳单键的高键能、弱极化等特性,使得这类转化反应颇具挑战性。特别是,基于碳碳键的可逆断裂与重构碳中心实现手性富集这一课题,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左智伟课题组,利用配体金属电荷转移催化(LMCTcatalysis)策略,首次实现了非张力碳碳键断裂-立体重组,为仲醇和叔醇的不对称合成提查看详情
- 营养屏障凯氏带建成和木质素聚合研究获进展2023/10/2710月27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与英国诺丁汉大学DavidSalt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Adirigentproteincomplexdirectsligninpolymerizationandassemblyoftherootdiffusionbarri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引导蛋白(Dirigentproteins,DPs)在植物凯氏带建成和木质素聚合中的关键作用,为水分和养分高效利用的未来作物分子设计提供了新理论。凯氏带是植物根部内查看详情
-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关于鼠源的乳酸脱氢酶D的研究获进展2023/10/2710月20日,《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丁建平研究组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LactatedehydrogenaseDisageneraldehydrogenaseforD-2-hydroxyacidsandisassociatedwithD-lacticacidosis)。该工作对鼠源的乳酸脱氢酶D(LDHD)进行了系统的生化研究,并解析了LDHD与FAD、Mn2+和一系列底物或产物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和生化数据共同揭示了LDH查看详情
- 苏州医工所发展出超越零模波导纳米光学腔2023/10/27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振、周连群团队,在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上,发表了题为RevealingtheBindingEventsofSingleProteinsonExosomesUsingNanocavityAntennasbeyondZero-ModeWaveguides的封面文章。该研究报道了一种超越零模波导纳米光学腔,揭示了外泌体表面单个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过程。 研究外泌体膜表面单分子相互作用具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然而查看详情